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大美督家樂徑
2011年12月27日,與家人大美督 BBQ、踏單車,遊大美督家樂徑,山徑不高,約1小時便行完,內有12生肖標誌柱,高地有數個觀景臺,可盡覽船灣淡水湖與八仙嶺景色,大佬有事未能出席。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2.27 大美督家樂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2.27 大美督家樂徑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2011年12月9日星期五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月牙谷、青松紅壑、方包石、皇帝巖
2011年12月1日,12人良景邨巴士總站集合,沿舊軍車路上山,中途左轉,經甚有氣勢的月牙谷,秀麗的青松紅壑,大冷水的方包石大休,吹完水便經草叢、上山、花朗古道下龍鼓灘皇帝巖,最後乘巴士在屯門下午茶,全程5小時許,整段行程多浮沙碎石,尤以尾段下山路為甚,無行山經驗者勿走。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2.01 月牙谷、青松紅壑、方包石、皇帝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2.01 月牙谷、青松紅壑、方包石、皇帝巖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龍脊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16人柴灣地鐵站出發,經哥連臣角墳場上馬塘坳,即港島徑第八段,登雲枕山、龍脊,山頂覽南區美景與靚樓,最後土地灣乘小巴於筲箕灣午飯,全程3小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1.03 龍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1.03 龍脊
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
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竹新村→石塘村→錦田市
2011年10月31日,早點後攜太座行元朗村,攸田東路大坑渠出發,走寧靜的竹新村、石塘村、楊屋村,然後接高埔路觀鳥後經錦田市往錦上路西鐵站散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31 竹新村→石塘村→錦田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31 竹新村→石塘村→錦田市
2011年10月25日星期二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松仔園四色林徑
2011年10月6日,11人大埔火車站集合,分乘3架的士到松仔園起步,的士車費23圓,行大埔滘自然教育徑內的四色林徑,即黃、啡、藍、紅徑,徑內甚多支路,非常容易行錯,我們於車路盡頭揀小路直下河瀝背,下行期間需要於林中亂闖,有隊員曾跣低數次,幸無大礙,最後經桂地新村出火炭下午茶,全程4小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06 松仔園四色林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06 松仔園四色林徑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
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
黃泥涌峽→中峽→灣仔峽→香港仔水塘
2011年10月1日,國慶日帶隊郊遊,11人中環乘6號巴士,陽明山莊下車,沿布力徑經中峽(港島徑第4段)到灣仔峽,欣賞超級豪宅及南區風光,然後下行香港仔水塘,參觀水塘法定古蹟,最後香港仔下午茶,全程3小時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01 黃泥涌峽→中峽→灣仔峽→香港仔水塘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10.01 黃泥涌峽→中峽→灣仔峽→香港仔水塘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小馬山
2011年9月25日,兩老金鐘地鐵站乘24M小巴,總站畢拉山道政府宿舍下車,沿畢拉山道上高頻無線電接收站,全程車路,在電站右側有小路達小馬橋,登小馬山後不久便下雨,山頂右邊有路牌指示往黃泥涌峽,這段渣甸山山徑,是觀看畢拉山石礦場的最佳景點,亦是衛奕信徑第二段和港島徑第五段重叠在一起的地方,最後與老伴經黃泥涌水塘公園出黃泥涌道完成今次3小時的旅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25 小馬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25 小馬山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畢拿山
2011年9月19日,獨自行山,寶馬山聖貞德中學起步,上畢拿山高頻無線電接收站,然後在路口右轉金督馳馬徑返回起步點,賽西湖公園欣賞賽西湖水塘遺蹟,最後沿百福路落七姊妹道乘港鐵回家,全程2小時。
太古洋行於1883年在北角七姊妹區半山設立一個私人蓄水池,名為七姊妹水塘,因當地居民認為其風光可媲美中國杭州的西湖,故又將該水塘稱為賽西湖。水塘負責供水給位於鰂魚涌的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用。在1977年,水塘被填平興建私人住宅區,部分土地則歸還港英政府管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9 畢拿山
太古洋行於1883年在北角七姊妹區半山設立一個私人蓄水池,名為七姊妹水塘,因當地居民認為其風光可媲美中國杭州的西湖,故又將該水塘稱為賽西湖。水塘負責供水給位於鰂魚涌的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用。在1977年,水塘被填平興建私人住宅區,部分土地則歸還港英政府管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9 畢拿山
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無法提供GPS相片地圖
最近2次郊遊都沒有提供地圖,原因是Google Map不能匯入我相片的KML檔,上網查詢,原來好多人也有此問題,但不知道怎樣解決?若要看地圖,要直接進入我的網絡相簿便可觀看。
後記,Google 終於在20.9.2011修復。
後記,Google 終於在20.9.2011修復。
柏架山道→金督馳馬徑→寶馬山
2011年9月18日,兩老鰂魚涌柏架山道起步,經金督馳馬徑出寶馬山賽西湖,沿雲景道落炮台山道收工,全程2小時45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8 柏架山道→金督馳馬徑→寶馬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8 柏架山道→金督馳馬徑→寶馬山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皇帝巖
2011年9月13日,追月日遊龍鼓灘中華白海豚瞭望臺,遠眺沙洲及龍鼓洲,風景非常美麗,觀後由村口步往南朗,約5分鐘便到皇帝巖的路口,開始行梯級直登巖頂,頂上風光也不俗!遊罷原路退出,然後乘車回家。
皇帝巖,又稱皇帝岩、宋王洞,是香港一個旅遊景點,位於新界屯門區龍鼓灘,為該處的一塊大石。傳說南宋末年宋帝昺曾棲身於該塊大石,因而得名。皇帝巖的背景與外觀,均與香港九龍馬頭圍未被炸毀前的宋皇臺相似,其上面則由右至左刻有「皇帝巖」三個紅色的大字。
皇帝巖附近近年增建了一個附設數張長椅的小平台,能遠眺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及伶仃洋的景色。皇帝巖之下亦設有紀念碑,除了描述宋帝昺的事蹟,更刻有文天祥的作品《過零丁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3 皇帝巖
皇帝巖,又稱皇帝岩、宋王洞,是香港一個旅遊景點,位於新界屯門區龍鼓灘,為該處的一塊大石。傳說南宋末年宋帝昺曾棲身於該塊大石,因而得名。皇帝巖的背景與外觀,均與香港九龍馬頭圍未被炸毀前的宋皇臺相似,其上面則由右至左刻有「皇帝巖」三個紅色的大字。
皇帝巖附近近年增建了一個附設數張長椅的小平台,能遠眺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及伶仃洋的景色。皇帝巖之下亦設有紀念碑,除了描述宋帝昺的事蹟,更刻有文天祥的作品《過零丁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13 皇帝巖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看高SIR網誌,甚喜此詞,故供諸同好。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此詞慨歎生命有限,應及時行樂,多見至親或友好。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此詞慨歎生命有限,應及時行樂,多見至親或友好。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石硤尾山
2011年9月5日,棠蔭街山邊休憩處起步,登不足百米高的石硤尾山,有些人稱主教山,估計是因為山下有聖方濟各天主堂,山頂是水務署的配水庫,沿途有很多小路,沒有指示牌,但甚多遊人,難得在市區內有此小山,可供市民晨運或散步,半小時後在石硤尾診所走人。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05 石硤尾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9.05 石硤尾山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洲頭村
2011年8月28日,天氣非常熱,一行三人元朗乘搭76K巴士,落馬洲下車,遊洲頭村保持得相當好的廷士學校、廷士家塾和廷士禮堂、整條村非常寧靜,能近望青翠的山巒,離開村後沿小路出馬草壟路,原想往河上鄉食荳腐花,但於鳳崗山迷路,遇熱心鄉民載我們出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交界士多,在士多飲用飲品後,便取消食荳腐花行程,最後經古洞公立愛華學校、古洞街市,乘76K巴士回家,全程2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28 洲頭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28 洲頭村
2011年8月21日星期日
橫州、大井圍
2011年8月21日,早餐後與夫人從家中步行至橫州,穿梭於西頭圍的小巷,參觀停辦了的橫州公立學校和幼稚園、法定古蹟橫州二聖宮、東頭圍歐式建築的娛苑,後由二聖宮後小徑上52米高的豬黃嶺,由於有樹阻礙景觀,加上附近全是工廠,不看也罷,沿來路返回車路步行至大井圍,觀看荒廢了的吳屋村內的公立金仁學校,遇上不大友善的村民,原想去大井圍的天后古廟,適遇村內有白事進行,被村民勸退,最後於甚有氣勢的大井圍村公所作結。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21 橫州、大井圍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21 橫州、大井圍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山下村
2011年8月14日,天氣炎熱,兩老先遊元朗欖口村已停辦的華封學校,繼往山下村參觀法定古蹟張氏宗祠,然後循鄉村小路到公庵乘小巴回家。
山廈村(今稱山下村)的開村始祖乃張直臣,早於明朝因經營鹽業,由東莞簧村遷至新安橫洲,於清朝順治年間遷居山廈村現址。康熙元年清廷厲行遷界令,張氏族人被迫遷徙。康熙八年復界後,部分族人未有隨回,致使分居各地。時至今日,山廈村仍為張氏的單姓村落。
張氏宗祠由該族第二十二代的張炳南、張志廣、張耀晃及張瑞一於嘉慶二十年興建。30至50年代宗祠曾用作鄉村小學,供村中子弟入讀,而女孩子僅限於晚間時分亦可在祠內就學。1958年當族人在欖口村附近建成華封小學後,祠內前廳的左邊廂房便由校長室改成村公所,歷時長達10年,現作貯物之用;左邊側廊曾用作廚房。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14 山下村
山廈村(今稱山下村)的開村始祖乃張直臣,早於明朝因經營鹽業,由東莞簧村遷至新安橫洲,於清朝順治年間遷居山廈村現址。康熙元年清廷厲行遷界令,張氏族人被迫遷徙。康熙八年復界後,部分族人未有隨回,致使分居各地。時至今日,山廈村仍為張氏的單姓村落。
張氏宗祠由該族第二十二代的張炳南、張志廣、張耀晃及張瑞一於嘉慶二十年興建。30至50年代宗祠曾用作鄉村小學,供村中子弟入讀,而女孩子僅限於晚間時分亦可在祠內就學。1958年當族人在欖口村附近建成華封小學後,祠內前廳的左邊廂房便由校長室改成村公所,歷時長達10年,現作貯物之用;左邊側廊曾用作廚房。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14 山下村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2011年8月7日星期日
崇山新村
2011年8月7日,立秋前一日,氣溫33度,元朗乘73號小巴,崇山新村總站下車,崇山新村舊名掌牛山,先遊豬場,然後看關閉了的崇山學校,沿途甚有鄉郊風味,另參觀了有52年歷史的基督教真道堂,獲何姑娘殷勤接待,此堂長老是我的同事,遊畢後乘小巴回家。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07 崇山新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8.07 崇山新村
2011年7月31日星期日
魔鬼山
2011年7月31日,兩老油塘港鐵站起步,沿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上行10分鐘,在左邊有樓梯登上歌賦炮台,炮台上能欣賞將軍澳、柴灣、黃大仙、尖沙咀與中環一帶景色,絕對值得一看,後經衛奕信徑第三段,觀塘晨運徑到澳景路,跨過馬路後再踏小徑至昔日的調景嶺警署,現為普賢佛院,最後於靈實醫院乘小巴往觀塘散隊,全程2小時許!
魔鬼山(英語:Devil's Peak,官方名稱炮台山;最初稱為雞婆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九龍油塘與新界將軍澳之間,海拔222米。該處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鯉魚門,並可遠眺香港島筲箕灣一帶,與具重要戰略地位。香港保衛戰前設立的魔鬼山炮台,至今仍可見其遺跡。
魔鬼山東部為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西面則為油塘及三家村,南方是鯉魚門海峽,北端則連接照鏡環山。衛奕信徑第三段經過魔鬼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31 魔鬼山
魔鬼山(英語:Devil's Peak,官方名稱炮台山;最初稱為雞婆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九龍油塘與新界將軍澳之間,海拔222米。該處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鯉魚門,並可遠眺香港島筲箕灣一帶,與具重要戰略地位。香港保衛戰前設立的魔鬼山炮台,至今仍可見其遺跡。
魔鬼山東部為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西面則為油塘及三家村,南方是鯉魚門海峽,北端則連接照鏡環山。衛奕信徑第三段經過魔鬼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31 魔鬼山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香港仔水塘
2011年7月25日,遊香港仔水塘,灣仔峽起點,香港仔終點,全程下行水泥路,因兩旁多樹,所以並不覺熱,欣賞法定古蹟水壩、水掣房和橋,但這些古蹟並無任何介紹,失敗!
香港仔郊野公園內有兩個「香港仔水塘」:香港仔上水塘和香港仔下水塘。
香港仔下水塘前身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1890年,容量達4420萬加侖;1900年曾加高堤壩18米,使容量增至4780萬加侖。當時大成紙廠與香港政府協定,為鴨利洲居民每天提供6萬加侖食水。到了1920年代,港英政府為了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花費46萬港元買下香港仔大成紙廠私人水塘,把它改建成公用水塘。並在1931年於水塘上游加建香港仔上水塘,使香港仔水塘總容量增至9100萬加侖(126萬立方米)。在1931年12月15日由當時港督貝璐主持開幕儀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香港仔水塘
香港仔郊野公園內有兩個「香港仔水塘」:香港仔上水塘和香港仔下水塘。
香港仔下水塘前身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1890年,容量達4420萬加侖;1900年曾加高堤壩18米,使容量增至4780萬加侖。當時大成紙廠與香港政府協定,為鴨利洲居民每天提供6萬加侖食水。到了1920年代,港英政府為了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花費46萬港元買下香港仔大成紙廠私人水塘,把它改建成公用水塘。並在1931年於水塘上游加建香港仔上水塘,使香港仔水塘總容量增至9100萬加侖(126萬立方米)。在1931年12月15日由當時港督貝璐主持開幕儀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香港仔水塘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貝璐道
2011每7月18日,老婆上班,獨個兒於微雨下從山頂貝璐道直下香港仔,一小時內完成。
貝璐道(Peel Rise),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太平山奇力山及香港仔石排灣。貝璐道以第十八任香港總督貝璐命名。貝璐道原名鴨巴甸新路,1960年改為現時名稱。
貝璐道在山頂連接山頂道,南面山腰則連接香港仔水塘道及漁光道交界。貝璐道大部分位於郊野公園內,為薄扶林郊野公園和香港仔郊野公園的分界線。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18 貝璐道
貝璐道(Peel Rise),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太平山奇力山及香港仔石排灣。貝璐道以第十八任香港總督貝璐命名。貝璐道原名鴨巴甸新路,1960年改為現時名稱。
貝璐道在山頂連接山頂道,南面山腰則連接香港仔水塘道及漁光道交界。貝璐道大部分位於郊野公園內,為薄扶林郊野公園和香港仔郊野公園的分界線。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18 貝璐道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大欖懲教署渡假屋
2011年7月10日,往大欖懲教署渡假屋宿營,下午沙灘掘蜆,晚上20多人打邊爐,因渡假屋非常大,所以並不覺得擠逼,盡興了一日後,翌日離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10 大欖懲教署渡假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10 大欖懲教署渡假屋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金夫人馳馬徑 - 金督馳馬徑
2011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紀念日當天,天晴,氣溫30度,上午7時50分,一個人半山中峽道起步,途徑多幢超級豪宅,我覺得比布力徑豪宅還美,中峽道盡頭接小徑上布力徑,沿途可觀看見海洋公園和深水灣的景色,後再由布力徑落石級到金夫人馳馬徑,騎完馬後由南風道行過對面馬路的淺水灣道,經引水道繼續前行,但行到盡頭便無路,唯有攀山到頂,即南區與灣仔區的交界迴旋處。小休片刻,由雅柏苑側進入金督馳馬徑,於金督園旁樓梯落渣甸山的裴樂士道、畢拉山道,最後走大坑道、樂活道,終點於禮頓道保良局,全程3小時半,有靚樓和靚景,不錯的行程。
金夫人馳馬徑(英語:Lady Clementi's Ride)又稱金夫人徑,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南區的道路,屬於港島徑第四段(黃竹坑段)其中一部份。西面為香港仔水塘道近灣仔峽處,東面則可達南風道與深水灣道交界處附近。金夫人馳馬徑繞山而建,途經金馬倫山和聶高信山。金夫人馳馬徑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的夫人(Marie Penelope Rose)命名,相信是她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
金督馳馬徑(Sir Cecil's Ride)是香港一條郊遊路徑和街道,位於香港島東區渣甸山至北角的山麓,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命名,相信是他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
金督馳馬徑全長9公里,西面為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經過渣甸山、畢拉山和寶馬山,東面則可達鰂魚涌柏架山道。其中渣甸山至畢拿山石礦場一段,已變成了雙線行車道路畢拉山道的一部份。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04 金夫人馳馬徑 - 金督馳馬徑
金夫人馳馬徑(英語:Lady Clementi's Ride)又稱金夫人徑,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南區的道路,屬於港島徑第四段(黃竹坑段)其中一部份。西面為香港仔水塘道近灣仔峽處,東面則可達南風道與深水灣道交界處附近。金夫人馳馬徑繞山而建,途經金馬倫山和聶高信山。金夫人馳馬徑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的夫人(Marie Penelope Rose)命名,相信是她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
金督馳馬徑(Sir Cecil's Ride)是香港一條郊遊路徑和街道,位於香港島東區渣甸山至北角的山麓,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命名,相信是他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
金督馳馬徑全長9公里,西面為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經過渣甸山、畢拉山和寶馬山,東面則可達鰂魚涌柏架山道。其中渣甸山至畢拿山石礦場一段,已變成了雙線行車道路畢拉山道的一部份。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7.04 金夫人馳馬徑 - 金督馳馬徑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嘉頓山
2011年6月27日,氣溫31度,由北九龍裁判法院(薩凡納藝術及設計學院)側樓梯起步,遊市區內僅有的小山,此山沒有名字,因近嘉頓麵包廠房,所以多數人稱為嘉頓山,山不高,但卻能觀看西九龍、中九龍、青衣島及香港島一帶的景色,上一次登此山的時間為1996年11月18日,匆匆14年半了,最後由將會活化成青年旅社的美荷樓下山,全程35分鐘。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27 嘉頓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27 嘉頓山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父親節遊南生圍
2011年6月19日,父親節,32度高溫下,與84歲的父親遊南邊圍的滿清一條街,父親稱於六十多年前曾居於利益街,舊地重遊,別有滋味,稍後乘橫水渡過南生圍,船費5圓,末段敬輝農場吃9圓一碗的荳腐花,最後經黃屋村出元朗西錢站散隊,全程3小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19 父親節遊南生圍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19 父親節遊南生圍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川龍
2011年6月6日,炎熱的端午節,32度高溫下,川龍街乘80號小巴到總站下車,沿彩龍茶樓經川龍林道到響石墳場前路口,右轉落城門引水道,再落石級下老圍,經圓玄學院,西方寺等眾多寺廟出荃灣港鐵站收工,全程2小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06 川龍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6.06 川龍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布力徑
2011年5月29日,天氣炎熱,兩老中環乘6號巴士,黃泥涌水塘公園下車,遊布力徑超級豪宅,經中峽出灣仔峽,再下行司徒拔道,原想參觀景賢里,但大門封閉,唯有落寶雲道,與維多利亞城界碑影相,最後由箕璉坊步往跑馬地電車總站散隊,全程2小時30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29 布力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29 布力徑
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張保仔古道
2011年5月12日,天氣炎熱,一行8人,中環乘2號小巴,地利根德里與舊山頂道下車,沿涼亭進入山間小路,初段路面較好行,途中有少許樹林,左面崖壁,右面是干德道和寶珊道山坡,中段有人設繩,可上行山頂盧吉道,我們服從領隊指示,繼續前行至寶珊道對上山坡,但找不到離開山路,唯有由寶珊道6號碧苑後山求救管理員開放後門給我們離開,小休後經旭龢消防局側樓梯直上龍虎山松林炮台遊覽,然後循明顯小路落蒲飛路,於西環酒樓午膳,全程3小時。
張保仔古道是香港的一條古道,大致可分為太平山段及龍虎山段。入口於位太平山下,舊山頂道與地利根德里交界處。成水平西行方向,貫通了克頓道、龍虎山至西高山的山徑,就是張保仔古道。
松林炮台(或龍虎山炮台)是香港昔日一個炮台,位於香港島龍虎山克頓道附近。炮台所處的地方海拔達307米,為香港所處位置最高的炮台。現時,炮台遺址被闢作松林廢堡(Pinewood Battery)郊遊區,並有設有松林廢堡歷史徑(Pinewood Battery Heritage Trail),向遊客介紹松林炮台的歷史。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12 張保仔古道
張保仔古道是香港的一條古道,大致可分為太平山段及龍虎山段。入口於位太平山下,舊山頂道與地利根德里交界處。成水平西行方向,貫通了克頓道、龍虎山至西高山的山徑,就是張保仔古道。
松林炮台(或龍虎山炮台)是香港昔日一個炮台,位於香港島龍虎山克頓道附近。炮台所處的地方海拔達307米,為香港所處位置最高的炮台。現時,炮台遺址被闢作松林廢堡(Pinewood Battery)郊遊區,並有設有松林廢堡歷史徑(Pinewood Battery Heritage Trail),向遊客介紹松林炮台的歷史。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12 張保仔古道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佛誕日
2011年5月10日,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生2555年,是日天氣炎熱,早餐後與夫人乘輕鐵於鍾屋村下車,沿田廈路往田心村,參觀全港僅存一棵的棗椰樹,此樹是當年一位名為馬玉蘭的女士從沙特阿拉伯帶回種子,種於田心村,後因政府要擴建田廈路,曾打算砍伐,婆婆反對,經多方人士周旋,政府讓步,將樹移後數米,即現時位置,並加固樹身和圍網,可惜現場並無任何介紹。觀樹後再向前行,即新生村,舊名西山村,循鄉村車路步往全港歷史最悠久的靈渡寺品嘗盆菜,此寺平日沒有齋菜供應,一年內只得佛誕日才有,當日筵開99席,能親臨盛會,幸甚!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10 佛誕日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5.10 佛誕日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2011年4月30日星期六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灣仔自然徑、中區自然徑
2011年4月28日,一行10人,灣仔地鐵站集合,沿灣仔自然徑上行,於寶雲道右轉,接中區自然徑直踩山頂凌霄閣M記醫肚,飽餐後由舊山頂道落中環散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28 灣仔自然徑、中區自然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28 灣仔自然徑、中區自然徑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天后誕
2011年4月25日,天后誕當日,早餐後遊博愛醫院側的潘屋,是香港僅存的一級古蹟客家建築,後參觀東成里大屋,再沿紅毛橋入沙埔村,出水尾村乘小巴返元朗睹天后誕巡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25 天后誕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25 天后誕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青山寺
2011年4月17日,天晴,兩老遊青山寺,輕鐵青山村起步,經青山寺徑直上,過香海名山牌樓便到,寺旁有青雲觀,隔鄰有一裝上自動門的寺廟,金碧輝煌,應該是擺放待沽的骨灰龕,感覺怪怪的。
查維基網稱先有青雲觀,後有青山寺,兩座觀寺均為同一住持陳春亭,奇事!陳春亭原奉道教,打理青雲觀,後歸依佛教,法號顯奇,將原有的擴展道觀計劃終止,轉移在青雲觀旁興建佛寺,青山寺建築工程到1930年才告完成。
青山寺創院住持顯奇法師於1932年圓寂以後,青山寺與青雲觀的管理權發生糾紛。直至1998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業權及管理權,按高等法院在2002年5月23日的判令,青山寺為一公眾寺院,並成立「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以信託形式管理青山寺(不包括青雲觀)及其相關財產。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17 青山寺
查維基網稱先有青雲觀,後有青山寺,兩座觀寺均為同一住持陳春亭,奇事!陳春亭原奉道教,打理青雲觀,後歸依佛教,法號顯奇,將原有的擴展道觀計劃終止,轉移在青雲觀旁興建佛寺,青山寺建築工程到1930年才告完成。
青山寺創院住持顯奇法師於1932年圓寂以後,青山寺與青雲觀的管理權發生糾紛。直至1998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業權及管理權,按高等法院在2002年5月23日的判令,青山寺為一公眾寺院,並成立「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以信託形式管理青山寺(不包括青雲觀)及其相關財產。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17 青山寺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麒麟村→長瀝村→蓮塘尾→唐公嶺→蕉徑龍潭觀音古廟
2011年4月10日,天晴,一行4人,落馬洲轉車站出發,越過粉錦公路,於古洞路麒麟村路口出發,經長瀝村出雙魚河,蓮塘尾、唐公嶺、粉錦公路榮昌茶座小休,後沿蕉徑訪龍潭觀音古廟,最後於長瀝村乘57K出上水,全程4小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10 麒麟村→長瀝村→蓮塘尾→唐公嶺→蕉徑龍潭觀音古廟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04.10 麒麟村→長瀝村→蓮塘尾→唐公嶺→蕉徑龍潭觀音古廟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古洞水塘、麒麟村
2011年4月5日清明節,遊古洞水塘,然後經豪宅天巒跨過雙魚河到坑頭,再越雙魚河至長瀝、麒麟村、坑頭大布,最後於坑頭路頂級豪宅GOODWOOD門前乘小巴往上水下午茶。
全日行程天氣非常好,到處都鮮花怒放,花香撲鼻,可惜末段我見長瀝對上山頭大火,應該是掃墓人士所做,可惡!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年4月5日古洞水塘、麒麟村
全日行程天氣非常好,到處都鮮花怒放,花香撲鼻,可惜末段我見長瀝對上山頭大火,應該是掃墓人士所做,可惡!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年4月5日古洞水塘、麒麟村
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制作Google Maps方法
1. 將有衛星定位的相片用PICASA軟件上載至PICASA網路相簿
2. 點擊Google地球中檢視
3. 儲存KML檔
4. 開啟Google Maps
5. 建立新地圖
6. 匯入KML檔
7. 連結
8. 複制 HTML
9. 將HTML貼落網誌內
2. 點擊Google地球中檢視
3. 儲存KML檔
4. 開啟Google Maps
5. 建立新地圖
6. 匯入KML檔
7. 連結
8. 複制 HTML
9. 將HTML貼落網誌內
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石壁往大澳
2011年3月31日,一行九人,石壁起步,經九嶺涌,看嶼南界碑,分流古堡,煎魚灣出二澳,大澳收工,全程6小時45分。相片用新買有衛星定位的相機拍攝,方便大家觀賞,另有短片置於網路相簿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年3月31日石壁往大澳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2011年3月31日石壁往大澳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漫遊林村
2011年2月17日,中國情人節,天晴,但潮濕有霧,與情人遊林村,元朗乘64K,較寮下落車,遠觀較寮下的祖墳,非常大,然後向粉錦公路方向步行,圍頭村村口有一大宅,約60年歷史,高高圍牆,甚有氣魄,繼續前走往文氏聚居地泰亨鄉,參觀中心圍內的泰亨公立學校、藝浣學校、叢桂書室、善慶書室、祠堂村的天后宮、文帝古廟、百年連理樹,祠堂、文天祥像,灰沙圍的圍牆、正倫書室。告別泰亨鄉後,跨過粉錦公路天橋往大窩村的大窩公立學校,那裹環境非常清幽,一派田園景色,甚樂。離開大窩村後,又要跨過天橋往南華莆村的崇真堂,除了頂上紅色十字架外,整座建築物呈白色,莊嚴有度,已屹立於此村59年,村內還有數幢村屋,保存得甚好。返回村口,重往大窩村方向,沿鐵路往粉嶺方向前行,便到達九龍坑村,遠眺九龍坑村一號潘宅,這座位於鐵路旁,揉合中西建築風格的私人大宅,經常乘搭鐵路的朋友應不會陌生,九龍坑另一邊的育賢學校,雖然已停辦,但外觀都完整,我發覺林村一帶甚多書室,早前行田寮下,龍丫排,亦有書室,最後我們沿塘坑村出粉嶺碧湖花園午飯。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2011年2月2日星期三
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2011年1月24日星期一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林村新村、龍丫排、田寮下、小菴山、白田崗、高田磡
2011年1月23日,天晴,早餐後與太太遊林村,行走鄉間小徑,村中祠堂,龍丫排遇當地村民,一位外國小朋友宋思源 Jimmy,他權充導遊,帶我們參觀他的果園和耕地,真樂!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城門水塘 → 荃錦公路
2011年1月9日,兩老城門水塘行引水道,荃錦公路散隊,途中見土力工程署承辦商維修山坡,沒有安全措施,非常危險,問山坡負責人員有沒有提供訓練給工人,簡單而直接說〔無〕,政府部門稱因加大外判範圍便可縮減人手,更能節省支出,但他們沒有考慮監管上會出現問題,做成經常在報章上看見(監管不力)四個大字。
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